光明日报客户端点赞市纪委驻村第一书记
2020-03-16 10:19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春回中辛村

“该浇地浇地,该打药打药,没事儿不要扎堆儿,更不要到集市上人多的地方去……”3月12日一大早,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招贤乡中辛村村委会的广播,就响了起来。

喊广播的人叫杨延军,是焦作市纪委监委2018年7月派驻到中辛村的第一书记。中辛村位于温县招贤乡东部的清风岭上,古时受黄河水害影响经历数次搬迁,最终搬到现在的位置并一分为三,受搬迁之累的村民生活异常艰辛,因此得村名“中辛村”。

日前,记者走访中辛村看到,干部群众忙着防疫和脱贫“两线作战”。村口,有一个写有“疫情防控、出入登记”的告示牌,以及临时搭起的值班帐篷,值班人员给进村人员检测体温,昭示着村里的疫情防控,一点也没有松懈。

“每天忙的都跟打仗一样。”杨延军刚从村委会出来,又到村民周敬敏的“鞋帮加工车间”查看复工复产情况,并叮嘱正在干活儿的工人要戴好口罩,保持距离,不能麻痹大意。

49岁的周敬敏与儿子、工人们正在家里的鞋帮加工车间赶订单。“虽说辛苦些,但是一年下来能收入十多万元。”周敬敏笑着说,“家里还种了4亩优质小麦,一年收入也有四五千元。”

说起家里以前的日子,周敬敏几乎笑不出来:丈夫脑梗,没有劳动能力,常年离不开药;女儿在县城上高中,正是花钱的时候;儿子和儿媳妇前些年闹离婚,儿子一气之下去了南方。这个家,仅靠周敬敏守着几亩田那点收入。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周敬敏从一台二手缝纫机做起,靠着自己的苦干实干,一步步将“鞋帮加工车间”做了起来。现在,周敬敏已经开办起两个鞋帮加工车间,吸纳工人30人,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别过周敬敏,杨延军又来到村里的麦椒轮作示范基地,看到优质小麦长势喜人,杨延军喜笑颜开。麦椒轮作示范基地项目是杨延军一手“带大”的,在他眼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基地以‘集体合作社+种植户+基地’模式运营,小麦收获后高于市场价供给县城一家种业公司,辣椒收获后专供贵州老干妈。”杨延军说,按目前的市场行情,到今年底,这个项目能为村集体带来6—8万元的收入,合作农户每户将收入2~3万元。

杨延军在中辛村抓脱贫产业花了很大力气,铁棍山药是其中之一,全村种植面积200多亩。前段时间疫情突如其来,村内种植户剩余的山药一度销售受阻,杨延军心急如焚。他多方联系各地客商,一天打上百个电话。近日,最后一批山药1000公斤销售已近尾声,杨延军松了一口气。

“小小山药成了群众脱贫的‘金钥匙’,得感谢杨延军书记有眼光,除了抓产业,还抓基础设施。”村干部高文中说,村里还修建了4公里长的村内道路和2.5公里的扶贫产业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更方便了,村民们信心也更足了。

在中辛村,驻村两年多,杨延军筹划的事情一桩桩得到落实:筹资50万元改造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村干部办公有了场地,群众锻炼活动有了场所;新打一眼180米深饮水井,村民吃上了放心水。此外,村里还开建了养老幸福院,村内贫困孤寡老人的日间照料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明媚春光温暖着中辛村。提及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村支书王立安如数家珍:贫困户杨立山办起了木材加工作坊、王国齐干起了农资化肥销售、王志温经营起了卤肉加工,还有农户王志中开始种植食用菌、王国庆开始做箱包加工、訾红波办起了四大怀药加工厂等等。

“目前村里只剩1户6人未脱贫,要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到年底只有300来天了,春日胜黄金,一天也不能耽误。”杨延军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志坚 通讯员 何京辉 报道


  • Copyright 2014-2017 www.jz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共焦作市纪委、焦作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79号
  • 豫ICP备09040060号-1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