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通报的十几个扶贫领域典型案例,都是身边的熟人,作为村干部,我一定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把扶贫领域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7月27日,在孟州市化工镇扶贫领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看着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横山村党支部书记徐强子深有感触。
这是孟州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以案促改集中行动的一个缩影。6月份以来,该市纪委监委以乡、村两级党组织为主体,将警示教育“课堂”搬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为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落细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全面梳理建“案源”。孟州市纪委监委对近年来查处的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件进行全面梳理、筛选,编印《孟州市农村基层干部典型案例选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选编》等“教材”,发放到每个乡镇和行政村;紧盯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要环节,按照案件性质、人员类别、处分情况等进行分类整理,实时更新、动态完善案例库;对新发违纪违法案例,及时纳入典型案例库,坚持逢案必改、即查即改,持续夯实以案促改工作基础。
以案为鉴敲“警钟”。组织召开县、乡两级扶贫领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暨集中约谈大会,由发案村级组织负责人现身说法,所有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现场发言,通过公开宣布处分决定、宣读违纪者忏悔录等方式,让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建立健全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制度,筛选7起脱贫攻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领域典型案例,在全市通报曝光;同时丰富警示教育载体,统一设计制作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宣传栏,实现乡、村全覆盖。今年以来,已公开宣布处分决定15次,开展警示教育296次。
深入查摆挖“病灶”。召开乡、村两级扶贫领域专题民主生活会,基层组织重点围绕“工作作风、责任落实、扶贫成效”,检查是否存在“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和浪费集体资产等问题,基层干部重点围绕“廉洁自律、形象作风、秉公用权”,检查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或“走读式”“挂名式”帮扶等问题。6月份以来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159次。
专项整治堵“漏洞”。开展扶贫等领域专项以案促改活动,下发以案促改通知书(建议书),要求案发单位对照典型案例,深刻剖析发案原因,查找权力运行、制度机制上存在的风险和漏洞,有针对性的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整改措施,提高以案促改精准度;委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单位进行不定时督查。今年以来,共下发以案促改通知书(建议书)33份,开展督查60余次,围绕授权、用权、控权等环节共查找风险点215个,废止制度4个,修订制度117个。
通讯员:韩琪